项目展示

从草原到赛道:中国首位 F1 学院外卡车手师炜的飞驰人生


3 月 23 日,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引擎轰鸣声中,一位身着青花瓷纹样赛车服的中国姑娘完成了 F1 学院赛中国站的最后一圈。她叫师炜,网名 “铁豆”,以中国首位 F1 学院外卡车手的身份,在这场专为女性车手设立的国际赛事中,书写了属于自己的 “速度与激情”。

破茧:从职场到赛道的跨界突围

师炜的故事始于内蒙古草原,却在 2024 年的 F4 方程式赛场上绽放光芒。这位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系毕业生,曾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,用镜头记录滑雪、潜水、飞行等极限运动的经历让她成为拥有 650 万粉丝的运动博主。直到 2020 年的一次卡丁车试驾,引擎的轰鸣彻底点燃了她对速度的渴望。

“赛车不是男人的专属。” 师炜辞去事业单位工作,将积蓄化作赛道上的轮胎与燃料。为了驾驭没有助力系统的方程式赛车,她在健身房挥汗如雨近两年,腿部力量足以支撑 120 磅的刹车力度,脖颈因高强度训练增粗 2.5 厘米。2024 年,她在 F4 赛场连夺上海站挑战杯冠军与 CFGP 季军,成为国内首位在方程式赛事中崭露头角的女车手。

淬炼:极限中的自我突破

F1 学院赛的挑战远超预期。首回合比赛中,师炜因紧张滑出赛道,连夜与团队复盘调整;次回合面对三位车手退赛的突发状况,她冷静完赛,以第十四名创造中国女车手新纪录。赛后回场圈的哽咽,既是对团队的感激,也是对 “赛车精神传承” 的致敬 —— 她选择 24 号车号,正是为了向中国首位 F1 车手周冠宇看齐。

从草原到赛道:中国首位 F1 学院外卡车手师炜的飞驰人生

“赛车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极限。” 师炜回忆训练时的 “崩溃式教学”:在内蒙古 40℃的高温中,教练通过对讲机施压,迫使她在情绪临界点保持精准操作。而 VR 模拟器与体能特训,更让她在虚拟与现实的赛道上反复打磨技术。

播种:用热爱点燃梦想

赛场外,师炜继续用短视频传递赛车魅力。从揭秘方程式训练日常到科普赛车文化,她的账号成为大众了解这项运动的窗口。“很多女生看了我的视频,开始尝试卡丁车甚至考取赛照。” 她欣慰于中国 F1 粉丝中半数为女性,更欣喜于上海国际赛车场周边涌现的 50 余处赛车体验场地。

J9直营

作为途虎养车的 “专业养护体验官”,师炜深知赛车运动背后的团队力量。她呼吁降低参与门槛:“模拟器、卡丁车,甚至成为机械师,都是与赛车结缘的方式。” 如今,她的赛车服融入旗袍元素,赛道上的中国风涂装正成为一张流动的文化名片。

展望:探路者的未来

F1 中国大奖赛主席多梅尼卡利曾预言:“中国赛车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。” 师炜的故事印证了这一点。从 “中国周” 到 “中国豆”,从 650 万粉丝到国际赛场,她用行动打破 “赛车 = 男性” 的刻板印象,更以 “不要给自己设限” 的宣言激励着年轻一代。

“我愿当一个探路者,探自己的极限,也探中国赛车的未来。” 师炜的下一站是 F1 学院赛吉达站,而她的终极目标,是像周冠宇一样站上 F1 正赛的舞台。当引擎再次轰鸣,这位草原姑娘的飞驰人生,正为中国赛车写下新的篇章。